帖子

霜降 | 入冬前最危险的日子,收藏好阳气,冬天少生病

24日0:20

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

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

霜降

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 :“九月中,气肃而凝,露结为霜矣。”

霜花的形成是因为秋夜地面散热较多,温度骤然下降,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,这种白色结晶体即为“霜”。

霜降三侯

▋一候(10月24日~28日),豺祭兽

霜降后豺狼开始准备捕猎过冬的食物,和往常捕猎不一样的是,会把最先捕获的猎物陈列在地上,以兽祭天地报本。

▋二候(10月29日~11月2日),草木黄落

叶落知秋,此时已是秋天的尾声,大地寒风瑟瑟,树叶枯黄而落。

▋三候(11月3日~11月7日),蛰虫咸俯

“咸”是皆,“俯”是低头,是卧而不食,就是冬眠。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,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。

霜降养生

霜降时节,天地间的阳气大多收敛于地下,开始向更深的地方潜藏,地表的阴气开始旺盛,肃杀之气弥漫,可谓“霜杀百草尽”。意味着世间万物都进入“藏能量”的状态,为过冬做准备。因此,霜降节气养生,需助阳气敛藏,同时适当温润补益身体,可借金气肃降之大势,将阳热一并潜入体内,刚好固护肾精,温煦肾水,待来年温木生发。

敛阳养阴重起居

1.腰腿保暖

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加大,人们需防“秋冻”所伤,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以免着凉。当寒潮来袭时,老人尤需谨防“老寒腿”发作,特别是腰腿受凉后容易出现腰膝冷痛、活动不利。“老寒腿”的发作与感受风寒之邪有关。医经云:“痛者,寒气多也,有寒故痛也”。寒邪附于风而入体,风寒之邪痹阻腰膝部位之脉络,气血阻滞不通,不通则痛。清晨、傍晚气温较低,户外运动时最好穿着宽松的长衣、长裤,尤其要做好腰部及下肢的保暖。

2.运动减量

冬天就要到了,大家可以适当减少户外运动,特别是剧烈运动,因为我们马上要进入冬天的静养阶段了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不论您选择室内运动还是户外运动,在运动前都应注意做好准备活动,以免损伤关节。除了常规的准备活动之外,还应加大各关节的活动幅度,必做的准备活动是踝关节运动、膝关节运动及髋关节的运动。

3.不要熬夜

霜降已处深秋末期,秋气伤肝,此时需要格外注意滋养肝血。

当肝血不足时,人容易在子夜失眠,还容易出现脾气急躁、双目干涩、指甲变薄、手脚发麻等不适。可以说,上至心脏,下至大小便,都会受影响。而“熬夜”最伤阴血,大家需尽量避免。

健体强身养生功

时下气候早凉夜寒,正是鼻炎、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、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高发的时期,故名“多事之秋”。

中医养生除讲究避邪防病以外,亦主张适当练功以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。以下推荐两种简单易行的养生功法:

1.搓脸摩耳

先将两手搓热,然后用双手掌在面部上下揉搓,由轻到重,直到脸上发热为止;然后摩耳,用双手拇指、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,按摩耳垂30次。长期坚持可起到强壮元气、益肺补肾的功效,从而达到疏通脸部气血,醒脑提神,预防感冒等作用。

2.《遵生八笺》“九月中坐功”

清晨平坐,伸展双手攀住双足,随着脚部的动作用力,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,如此反复5~7次,然后叩动上下颌牙齿36次,缓慢吸气并吐出,调节气息,将津液咽下,想象津液下行至丹田,反复9次。此法具有和调五脏、行气利水之效。

食疗进补有法度

霜降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节气,气温降幅大大增加,人体需要进食更多的热量抗寒以增强体质,因而民间十分重视霜降进补,更有“补冬不如补霜降”、“霜降进补,来年打虎”等说法。秋补是“打底补”,地基打牢固了,冬补才能顺势而为。

霜降为秋末之时,因脾寄旺于四季之末,因此,霜降与长夏同属土,土合脾胃,在此节气期间脾胃功能处于旺盛时期,宜淡补调胃。

应选用气味平淡、作用缓和的食物,以汤类、粥类为宜,及营养滋补,有利于吸收。

另外,“春天吃花,秋天吃果”,白薯、山芋、山药、莲藕、南瓜、柿子等都适宜在此节气进食,而萝卜更是当令蔬果,有顺气、宽中、生津、消积滞、宽胸膈、化痰热、散瘀血之功效,是霜降时期的养生佳品。

霜降食疗方:银杏萝卜粥

材料:银杏20克,白萝卜75克,糯米75克,白糖适量。

制法:白萝卜洗净切丝,用开水焯熟后捞起备用。银杏剥壳,沸水稍煮去衣后,与糯米一同入锅,大火煮开转成小火慢煮约45分钟,加糖再煮5分钟,然后拌入萝卜丝即可食用。
功效:止咳平喘、健脾养肺。适合肺燥咳嗽、肺脾两虚之人。
https://www.chaxueshe.net/post/VPHd6EYS

未登录无法操作

评论 0

列表为空,暂无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