帖子

品茶有“三知”

#津籍潮人# #潮茶文化#
所谓品茶有“三知”,所指的是一知茶味,二知茶性,三知茶道。





​​国饮茶文化历史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,中国是这个世界上最早发现茶、利用茶的国度。以茶为饮和因茶而有茶文化,从它们在华夏大地上先后诞生的那一天起,本质上其实是先吃饱、后讲喝的事情。不得不说,中国的茶史茶事茶文化,与中国的国运捆绑的是非常之紧,以至于《茶馆》作者老舍先生曾经发出“必不得已,只好戒茶”的哀叹。而今的茶文化已非昔往可比,然则须知,茶文化比之茶饮用要更显侧重于形而上,她是一种教化世人如何对待茶,如何品饮茶的文化。当然,这是特指茶之清饮开始及其之后的茶事象,不包括曾经存在的“羹饮”和“茗粥”。​​



现代国人都很幸运,时代让我们碰上了起码两件与茶相关的大事情。第一,我们都是国运昌隆、茶运兴旺的见证者和亲历者。不管你是否属于喝茶和爱茶一族,都会强烈感觉得到人类社会第三主升段的茶之盛世已经到来。况且,现在还仅仅是茶文化第三主升浪的刚刚开始。第二,茶为国饮,既已成真。常言道民以食为天,古汉语的“食”,既包括了吃也包括了喝。吃饭是为了生命本身的延续,喝茶是为了生命品质的提高,尤其是喝文化茶。文化茶和茶文化,现在是越来越多的在影响着你我的生活。大家不妨一起来细想一下,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有多少人是喝茶人,又有多少喝茶人是与茶文化相干的人?而现在的中国茶事情、茶文化又是一个怎样的状况?显然,这一切都是不言而喻的。



时代的变化本身就是个有趣的现象,它说明了一个最为浅显的道理,无论什么社会形态的人,总是需要吃和喝,而且是吃在前、喝于后。在吃的问题没有保障之前,喝的问题是提不上气的,包括国饮中的酒饮和茶饮这两大主类。然而,吃的问题已经不成问题了,喝的问题就提上了高于吃的层面。如果理解上没有差错的话,其实这也正是“道”。



籍由可见,既然上千年以来的“道”之如此,那么,我们首先来看看茶饮之饮和茶饮之道的现在情形。现实的情况是,中国自2020年官宣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成功之后,总体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茶为“国饮”时代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当今的常规喝茶人口加上新茶饮消费群体,总量已远远超出了六个亿,保守数据也指向了七八个亿。中国的喝茶人口占比,达到或高于了全国总人口的半数以上。这就是所谓的“事之基”和“事之势”。《闻道凤凰茶》的书中恰好也有与此相关的表述:“势之成,不可逆”。在国运兴而茶运兴的大前提下,稍微乐观一点的估计是,中国茶文化的未来,在有“基”有“势”的加持下,大可简要归结为四个字:繁荣可期。​



回到主论题,喝茶品茶须有“三知”,实际上这不是在带节奏,而是一个向上的且有底气的预期。



首先,喝茶知味,基本上是无需多加赘述的,只要不是味觉有问题,这个比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应该是个百分之百。



其次,喝茶知性,这就需要在喝茶知味的基础上,大体知道茶的味性、品性和秉性。现实社会中大量的茶修团体和个体,几乎都是这方面的积极参与者和践行者。从术而言,知茶性是通往知茶道的术数和路数。



再次,最高级的品茶姿势理所当然就是喝茶知道。知茶道行茶道者,在过去很长时期无疑是个极其小众的群体,因为它既需要有钱闲还需要有文闲,这就是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无法逾越的一道高坎。换言之,即使以往的老百姓是有茶可喝,但也根本无缘于茶道。而现在,基于国家文化导向和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,有理由认为,喝茶的同时也知茶道这件事,正在逐渐大化且广泛下沉于民众生活。事实上,既喝茶也知道的比重,在近些年来明显增加,而且已经呈现出一个持续加码的社会态象。应该说,这是一项具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的大气象。



随着几亿基数的喝茶人对茶道文化的切实性好处理解加深,不仅会有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“三知”中来,这就为更大比例的人去体悟天道和人道之于人类文明的关联关系,开了一扇门,提供了文化层面的益意思和获得感。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,肯定会有更多的人能够依凭文化自觉去强化对以茶养生“两个度”的认知,即:茶性茶德和茶道修养,能够拉伸个体生命的长度,能够增加生命个体的厚度。于此同时,基于茶文化的文化共情与共振,知茶道、行茶道,既能有利于提升社会个体生命的品质和气质,也有利于提升社会整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深刻认知。



可以肯定地说,这就是重视喝茶要知茶道的核心价值和根本意义所在。
https://www.chaxueshe.net/post/Epj22SKM

未登录无法操作

评论 0

列表为空,暂无内容